发表时间: 2019-07-31 10:39:16
作者: KV2 Audio(中国)运营中心
浏览:
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作为山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临沂时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重要指示的一项重要文艺成果,旨在通过舞台表演,全景式展现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,以发扬光大“军民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”。
歌剧《沂蒙山》以沂蒙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为背景,以抗日战争为主线,以大青山突围、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,讲述了海棠、林生、夏荷、孙九龙等人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中,牺牲小我、军民一心、团结抗战的故事。歌剧不但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群众参军参战、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,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,坚毅勇敢、无私奉献的崖子村村民海棠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沂蒙山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,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,百万人民拥军支前,十万英烈血洒疆场,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。
该剧自2016年10月着手策划创作,为确保剧目创作质量,剧组先后六次回到沂蒙山进行创作采风,故事创意和剧本文本经过十余次座谈研讨、九次重大修改。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历时一年半精心创作,汇聚了国内一流的设计制作团队。歌剧由黄定山总导演,栾凯作曲,王晓岭、李文绪编剧,杨又青指挥,著名调音师宋多多老师担纲音响总设计,并邀请王丽达、王传亮、张卓、金郑健、杨小勇、蒋宁、雷岩等知名歌唱家饰演主要角色,组建起全国一流的创演团队,强大的阵容为《沂蒙山》民族歌剧提供了高质量的内容保障。
此次,宋多多老师再次选择了与KV2团队联袂打造本剧的全场扩声系统,这是继山东省会大剧院《沂蒙山》成功首演之后双方又一合力之作。
作为2018年民族歌剧传承与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,是弘扬民族艺术、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窗口。宋多多老师曾表示:“近20年来,由于国家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时期,政治重心偏向经济发展,对于民族歌剧创新发展投入不足,优秀剧目匮乏,无法产生像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《江姐》、《北风吹》、《白毛女》等经典剧目那样被传唱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,时代的革新迫切要有能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题材和形式,歌剧作为西洋“舶来品”,运用洋为中用的方法,结合新时代技术手段,与时俱进,创作出能广为流传的精品,为年轻人树立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,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。而音响设备要为艺术服务,既要贴切内容,又要做到语言清晰,动态范围大,氛围浓烈,使观众喜闻乐见,为表演增添浓墨重彩。”
歌剧演出的形式与需求和一般舞台表演不同,在营造环境氛围感上有更加强烈的追求,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希望通过视觉观感和听觉内容的呈现传达沂蒙人民艰苦奋斗,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,在舞蹈和歌唱声中引起观众深度共鸣。因此这就要求声场的构建必须具有立体包围感,同时又不影响舞美效果。
宋多多老师为此在舞台两侧边缘各设计了一组由KV2 Audio ES1.0*2+ES2.5*1+ES1.8*2组成的主扩声系统,并由两台配套功率放大控制器EPAK2500R管理及驱动,为观众区池座及楼座提供大动态高清晰的声场覆盖。在舞台区,由于歌剧要以大山形式再现沂蒙环境地貌特征,还要满足演员在台上不同位置、不同歌唱方式的声音需求,宋多多老师选择了KV2 Audio的ESD5、ESM26、ESD36小尺寸扬声器系统分布在舞台不同位置,作为舞台监听,通过ESP4000功率放大器进行驱动,为不同表演区域构建了全方位高清晰的声音覆盖。
另外,为了表现真实的当时环境,在舞台后区、两侧、上方,以及观众区左右和后方,均设计了ESD6及ESD10效果声扬声器系统,共有16个音效通道,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境,增强了代入感。
整部剧分为6场,共有40个唱段,演唱形式丰富多样,涵盖了男女独唱、对唱、二重唱、四重唱、混声合唱等。每个演员身上都有无线话筒,总共有60多个,现场音乐全部由交响乐团提供,为了保持各乐器声部的平衡,以及弥补乐池空间的限制,采用了40支有线乐器拾音器及合唱话筒。
福建大剧院是迄今为止福建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,总建筑面积28242平方米。歌剧厅是福建大剧院的核心部分,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,共有1352个坐席。观众厅一层有838个座席,二层237个座席,三层277个座席。台口18米、舞台采用(品)字形舞台形式,分别包括主舞台、左、右侧台和后舞台。舞台具备升、降、转等功能,可迅速地转换布景,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。
大型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当晚就吸引了上千观众踊跃观看,现场座无虚席。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不负众望,整场活动舞美精致考究,音效真实震撼,情节波澜起伏,节奏或轻快或低缓,演员真情投入,表演丝丝入扣,在场许多观众数度流下了眼泪,让观众宛若身临光辉壮烈的革命岁月之中,全场掌声热烈、经久不息!
巍巍蒙山高,滔滔沂水长。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书写了民族革命精神,传唱了红色记忆。
特别鸣谢:
音响设计:宋多多老师